找到相关内容1706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学派纲要1

    ,不没亦不出,性净等真如,毕竟无生灭。声香味触法,从本以来空,非明亦非暗,寂然无生灭,根尘既空寂,即无生,三六如如性,十八界无名,众生与如来,同共一法身,清净妙无比,称妙法华经。”即众生与如来已同...说的家七宗时期。   大约从隋朝开始,中国本土的佛学理论建构工作也已逐步发展了起来,并纷纷建立了中国的佛教宗派,中国的佛教宗派的分派现象,是基于对整体佛教精神重点所向看法的差异所致,并且都有它各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0581857.html
  • 慧远大师——西方净土的早期信仰者

    24] “六大”:又称“界”。指种普遍存在一切法界、造成有情无情世界的种基本元素,有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。   [25] “数息关”:又作安那般那观、持息念。即坐禅时计数自己之出息、入息,使分散的心思集中专注,进入禅定意境。   [26] “阴界”:阴指五阴(蕴),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;界指十八界,即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、境(色、生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和(六根生起的种识...

    谢路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40282435.html
  • 谈心说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 由上引文可知,第七是自私的心识,是我执之根源,亦为吾人生死之关键。众生之所以在道中轮回,在滚滚红尘中转不出来,其症结即在第七末那的“执著自我”上,第七的我执,一天不勘破,生死也就一天不能超脱...刺激打击而导致心神颠狂,此属“独散意识”。以上的,一般的心理学也都有提到,但佛教的唯识哲学,将人心理构造再往深一层分析,而提到第七第八或第九而形成佛教的“深层心理学”。   分析这个深层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和新种子相互依存,形成永远重复同样行程的循环圈,这即所谓 “心识缘起的连锁”。阿赖耶识既摄藏一切法的原因即种子,若具适当的生缘,则能现起色心万差之诸法。即使是前所缘境之本质,及前七转识本身均系此...等;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,是认识论中的基本问题。就佛教而言,哲学上的主观,实际上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,客观是指色声香味触法尘诸外境;前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对尘的认识,以及其认识的机制,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
  • 佛教与教育科学

    法相宗谓耳目鼻舌身意之外。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,末那之义为我执。谓执持我之见者。即此也。阿赖耶者。即末那所执以为我者也。其义为藏。谓能藏一切法。世俗所云神识性灵,皆指此。   l 从著名...教授得过很多著名的科学奖,包括著名的“菲列兹伦敦科学发明奖”,那是奖贺他的初次引起科学界注意的量子物理学的内涵精神,即“心力”与“我灵魂”。   将佛学与科学同参互证的科学家为数不少。西方著名...

    印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984639.html
  • 心锽

    法,法就是道理,见到一种事,起出一种道理来,谓之法。内心又有种,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内心与外境相合,就起了,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转到了之后,就分出三类来,就是善、恶、无...一层了;四是痛,五是麻,是木,七是死。到了木死的时候,是血气达不到了,神经作用也止了。可见心的知觉,本是个遍满的,不单是脑海和心脏的。   但心既是周身遍满的,何以在身里有通塞阻滞呢?有来去呢?有觉...

    仁知居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3086996.html
  • 宗教改革: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

    法门者,阴、界、人也......自性能含万法,名含藏识,若起思量,即是转识生,出门,见尘,如是一十八界,皆从自性起用。自性若邪,起十八邪自性若正,起十八正”   在破斥成实师、地论、摄论师时,...旧的戒定慧三学、八正道、三十七道品,乃至大乘度在修行中的决定性作用被否定了,取而代之的是见自性、本心。《坛经》本文中,戒、定、慧等所有修行方法,均被要求接受“自性”概念的支配和规范。   敦煌本...

    刘孟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60688143.html
  •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

    决定说。表真僧。有人不肯任情征。直截根源佛所印。摘叶寻枝我不能。   摩尼珠。人不。如来藏里亲收得。般神用空不空。一颗圆光色非色。   净五眼。得五力。唯证乃知难可测。镜里看形见不难。水中捉月...之辨世珠,而不真珠,如是等辈,如来可为怜湣。   如来藏里亲收得。   如来藏者,即妙明真心,万得圆满,不假外求,自性摩尼,于此收得。   般神用空不空。   志公云:“智者造作皆空,声闻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2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便即堕落胎中,这个即是过去的烦恼业行集谛。   “”是业识,就是中阴身被业牵动来投胎。   “名色”是在胎中时,色身还没有成就。那受想行识四阴,只有名目,没有色质。   “入”是在胎中开张,...,见性后变为佛性,是有知有觉,无始无终。眼耳鼻舌身意,是从无明妄念来的,有六根,就成尘、。见性后通通变为佛性,是我们的“应身”,是有知有觉,无始无终。佛性、无始无明、灵性见闻觉知、一念无明、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
  • 论师的中有观

    简单来说:主张二世无的大众部,在识外,建立一个恒常相续的细心,作为识生起的所依。而有部则认为:由前念识灭去,能引生后念——这就是“无间灭意”:刹那过去的前念,能引生刹那后念,这刹那刹那生灭中...有部毗奈耶》译名,如大正23.631下,691中。但有时仍译为中有,724上)。   三、求有   何故中有名为求有?论主说:中有于处门,求生有故。住中有时,求后有心相续猛利,住余位则不尔,故独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7.html